technology
吉印通 2022-07-07 11:23 191 0
親愛的同學們,晚上好,今天你的心情還好嗎?周末過得可好?
今天進行第五十五講:知和與知常:“輕生”才是厚德不老。
【老子·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jù),玃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分析】
含容道德深厚的人,得到道的呵護,與嬰兒得到母親的呵護一樣。對于嬰兒,有毒之蟲類不來蜇害,兇猛的野獸不來撲捉,善抓善捕的鷹鳥不來攻擊。他們筋骨柔弱卻能把東西牢固地握住,不知道兩性交合但是生殖器官卻能自然興奮起來,因為他們精氣純正。他們整天哭號卻不會嗓音沙啞,因為他們與自然的呼吸一樣和諧。
{嬰兒哭笑像一張“陰陽臉”,可是從不會哭啞嗓子;孩子天真無邪說出的話常常命中事實,他們天性明白,精氣十足,對事物有著敏感的“第六感知”。}
知曉自然的和諧之氣,也就理解了永恒不變之道。人們知道了永恒不變之道,就有可能達到明察的境界。但是,人們卻想要增加自己的生機,認為這是可以達到長生目的的;然后,人們又根據(jù)自己的心愿而役使精氣,認為這樣可以變得更強大。
看起來,從嬰兒到成人,似乎是越來越強大了,但是,萬事萬物都是一旦強壯了就開始衰老了,追求強壯是不符合大道的,不符合大道就會提前導致死亡。也就是說,失去了自然之道而追求強壯,反而會加速死亡,不如復歸于嬰兒。
{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一句話說明白,過分強調(diào)養(yǎng)生卻不能長壽,老子前面說,人之生動之死地的占三分之一,“以其生生之厚”、“強梁”、不道,就會早死。}
重要論述1.為什么骨弱筋柔情智未開的嬰兒在老子的眼里卻總是大智慧的象征呢?
含德之厚。容含道德深厚的人。這句可以通過《易經(jīng)》第二卦“上坤下坤純陰卦,坤卦明柔,地道賢生。”以及老子所講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來理解。我們要踏實,不可想著一下子法天、開天眼。天無比光大,地無比深厚,只有無知無欲無求,懂得奉獻,方能厚德載物。
比于赤子。就像得到呵護的嬰兒一樣。大家說,嬰兒是不是世界上最弱、最柔、最軟、最沒有能力的呢?我們都聽過:唐玄奘嬰兒時被母親送到水中飄走后被寺廟和尚收留,成為大唐得道高僧的故事,以及岳飛嬰兒時遭受洪水在水缸中活命,成為抗金英雄的故事。這都是特例。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人挨餓受凍一定設法讓孩子不挨餓受凍,諸如此類。承祖宗蔭德,孩子是家族將來最大的希望。孩子柔弱,卻代表著希望,未來家族能否實現(xiàn)復興,能否實現(xiàn)我們的良民信仰全都依托在孩子身上。所以我們都會盡量保護他們。
孩童生活的環(huán)境是怎樣的呢?
毒蟲不螫,猛獸不據(jù),玃鳥不搏。有毒蟲類不會蜇害,兇猛的野獸不來撲捉,善抓善捕的鷹鳥不來攻擊。聯(lián)系第五十章“路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這里又一次具體地形容,形成本章對照。赤子道德完備,無傷害蟲獸之心。毒蟲、猛獸、玃鳥,它們也不會侵害嬰兒。其實動物都有自我保護的意識,比如兇猛的蛇、狗,只要你一動不動,它們就不會攻擊你。
骨弱筋柔而握固。嬰兒手中抓著一塊糖,握得很牢固。手勁之大,很難掰開他的小手啊。他雖然不懂世事,只知道餓了哭,困了鬧,怎么能把東西握得那么緊呢?原來,他可以將生命的力量瞬間灌注在小手上,這也是前文講的“專氣致柔,能嬰兒乎”的呼應。
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牝,指雌性;牡,指雄性。全作,男孩的生殖器。小男孩在不知道雌性雄性的交合之事時,生殖器就會不由自主地興奮起來。這是我們所知道的生理知識。在老子看來,這是“精之至也。”因為他們精氣沒有消耗,非常純正自然。
這里的“精”,也被現(xiàn)代科學證明是人天生具有的“真精”,但不能與成年后的精液同日而語。男孩一旦遺精之后,逐步成熟、踏入成年。至四五十歲,壯年之后又逐漸走向衰老。
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我們成人講話多了聲音就會沙啞,甚至失聲。可是嬰兒哪怕整日啼哭,也不會沙啞。嬰兒始終保持他的那股元氣,很充足。
“和之至”,和,就是太極,負陰抱陽,沖氣以為和。嬰兒的哭、笑、喊,連同他的呼吸一樣正常,沒有傷情傷志,可是成年人哭就是真的傷心傷志了。當真正傷心的時候就不會想著氣息如何順,所以哭一會兒嗓子就啞掉。嬰兒所有的表情都是沖氣,陰陽調(diào)和的,這表現(xiàn)在呼吸上。成年人正常呼吸時,呼氣小腹隆起、吸氣收癟,這種呼吸會使得精氣神相分離。養(yǎng)生大家、授課大師常常運用“胎息法”消除疲勞,五六分鐘體內(nèi)便呈現(xiàn)混元狀態(tài)。和,其重要的運用在于調(diào)息,即呼吸吐納。所謂的“胎息法”是吸氣時,肚子隆起,呼氣時,肚子收癟,嬰兒是這樣呼吸的。這就是和的功能和效果發(fā)揮到最高的境界,因而沒有損傷。
重要論述2.如果人一生下來就真的是先天俱足,我們卻是后天節(jié)節(jié)敗退呢?老子是怎樣圓滿這個道的?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反者,是道在運動(的程序)。嬰兒是無知無欲無為的,可是慢慢地開始有知有欲有為,因為受到外界的誘惑以及心生貪念的內(nèi)外夾攻,走上歧途之路。當慢慢覺察到自己的錯誤,此時求道、明道、正道,然后“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讓自己返本歸元,回歸、回溯、回復到“嬰兒之為”的狀態(tài)。這是老子希望我們做的事情。
有時,我們很糊涂。“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受到外界的誘惑,就看自己能否把持得住。當內(nèi)心受到?jīng)_擊時懂得如何調(diào)試,這就靠修煉。欲望越多越要修煉。“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人不能一生保持嬰兒態(tài),而是逐漸長大成熟,要有能,有力,有為。最后修煉得少思寡欲。嬰兒代表的是精氣神的純真,這是我們一輩子修煉的標準。
為什么嬰兒不動心、元氣十足?為什么長大后就不行?長大后心會動,元氣就受傷。因為以外傷內(nèi),不和陰陽。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知道和的效用這是常理,由常識推常理。人與人不和,家與家不和,國與國不和,不和就是不知常理。知常,你就是個明白人,內(nèi)心明白,了然于心,就知道如何調(diào)理外界的誘惑,如何調(diào)解內(nèi)心的煎熬。這才是重要的。
我曾與兩位好友論道。談到曹劌論戰(zhàn),如何一鼓作氣;談到文天祥如何不讀兵書贏百仗,道義動天;談到七擒孟獲,以智服人。談到當下中印關系,兩國如何淵源深厚,利益不相沖突。誰能知和,知常呢?和是必須的。作為世界前兩位的人口大國,意味著戰(zhàn)爭是國家大忌。我們都知道常(規(guī)矩、宿命),可是知和(知道一表一里)嗎?不知常,跟著別人的指揮棒行事,我認為這是國家智慧的受辱。不知和,就不利于世界的安寧。如何調(diào)整陰陽的平衡,如何調(diào)整內(nèi)心的煎熬,這需要我們的修煉。
以上主要講的是德的功能。“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這八字至少包含了兩方面的內(nèi)容:第一,德,是天地萬物興衰榮辱的關鍵。“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這里面的“之”何意?若天下大勢不合于天下,不合于道,那么“其興也忽焉,其亡也忽焉”。即是說,順不順道,有沒有德,這是存與亡的根本。有含德之厚,就有含德之薄。厚與薄兩者既是對立,結(jié)果也必然相反。
可見,德雖然以無為之事,但行事是否符合德之要求,完全取決于個人,其結(jié)果也需要個人來承擔。我們可以明白地看出,和是必須的,不和將會引來不好的結(jié)果。
第二:“比于赤子”,強調(diào)“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社會上一切對立的觀念,美丑、善惡、高低、尊卑、上下等等,都是無道的表現(xiàn),真正的道應該是1=1+1。它存在于遠古時代,人們無知無欲,沒有高智慧也沒有本分之外的欲望,不懂得區(qū)分善惡美丑。當人們懂得了美和善,就說明丑和惡已經(jīng)產(chǎn)生。丑和惡還常常打著“美善”的幌子,滿口仁義道德以掩蓋他的“男盜女娼”(這是他的追求與標準)。源于道這一母體的事物,只有在未受到外界影響之前,才能守得住真正的道和德,實現(xiàn)真正的陰陽和諧。這是“萬物沖氣以為和,負陰而抱陽”的道理。
老子之所以用嬰兒與厚德者作比較,是說成人沾染了現(xiàn)實世界的種種詬病,已不具備培養(yǎng)厚德的條件,只有新出生的嬰兒保持了至純至真的原生態(tài),從而積累出有如大地一般的厚德。
俗話說得好“兒不嫌娘丑”,女人在男人眼中一定有美丑的區(qū)別,但在兒子的眼中,母親的面容和聲音都是美的、溫柔的。一位作家朋友說:“我寫的東西源于老母親年輕時期的故事,即使她現(xiàn)在滿頭銀發(fā),面容蒼老,可是和我幼時印象中的母親形象幾乎沒有一絲一毫的改變。”母親對孩子的好是融入生命中的,在兒子眼中,老母親永遠是最有力量的,最偉岸的,最美麗的。
只有沒有美丑之分,我們才能至陰陽之氣,才能有太極,才能知常、知和。讓我們可以“用其光,復歸其明” 。
老子在全書當中,不止一次地對他所講的貌似柔弱的新生事物,表達無比向往之情。
“如嬰兒之未孩”、“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保存的原始淳樸狀態(tài),所謂心地空明,渾圓一氣,上下流通,與天地合一;秉承了德的品行不摻雜任何污濁之物,因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因而“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同時也使得這些事物在發(fā)展過程中排除干擾,自覺地遵循正道,從而顯示出超乎尋常的強大的生命力。
“精之至”“和之至”是矛盾的統(tǒng)一,其前提一定是沖氣以為和,如果內(nèi)心有那么明確的是非觀念,怎么可以和呢?老子講“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為善?”這些話是給是非分明、小有所成的人說的。但是,要保持強盛勢頭而晚一天衰弱,就要無“是非觀念”。但是,如果從小不學《論語》《孝經(jīng)》,從小沒有是非觀念,肯定連大學的門都進不了啊!美丑善惡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對不變的,首先要懂得儒家所講的倫理,才可以走到精英層次;要想學習保身,學習《道德經(jīng)》。懂得是非、標準之后,然后我們再打破標準、是非,提高自己的層階。
益生曰祥。有人認為益是延年益壽,祥是祥瑞,這種解釋是完全錯誤。益生曰祥,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是,增益生命的行為叫作“祥”;另一種解釋是,增益生命的行為稱為不祥,也作災禍。此處采用第二種解釋。吉祥和災禍是分不開的,因為禍福相依,利害難分,兩者如影隨形。這是中吉印通 化很玄妙的地方。因為生可養(yǎng),不可益。按照客觀需要來滿足自身的各項生理機能就是養(yǎng)生,超出了客觀需求的范圍則為“益”。老子說“物或益之而損,或損之而益”,因此益生往往會產(chǎn)生受損的結(jié)果。畢竟任何事物都有其固有屬性,無視客觀實際的強行改變,難免適得其反。
人們想要增加自己的生機,認為這可以達到長生的目的;人們喜歡吉祥,看到“祥”字就認為好,卻不知道物極必反。益生保生,放縱自己,讓自己變得強壯,認為這是吉祥、強大,但是并不對;認為多吃保健品,多鍛煉,就可以延年益壽。其實不是的。
心使氣曰強。氣,元氣;心,欲望。欲望拉動元氣驅(qū)使自己。強,剛強(不是真正的強)。心使氣,看起來強壯,實際上是“物壯則老”。同“益生曰祥”一樣的道理,貪生怕死,放縱自己,離死不遠。“益生”、“心使氣”代表兩種原因。通俗地講,天天保健,天天欲望在身,都會落得“物壯則老”的結(jié)果。你所認為的“祥”和“強”,根據(jù)中國的陰陽理論,實際上是不祥、不強,因而,益生叫做不祥,心使氣叫做不強。
物壯則老,謂之不道。物極必反,衰老就會死亡,老子稱之為無道。凡事物發(fā)展到了強盛的極點就會衰老,因為這違背了自然規(guī)律,違背了道。追求強壯是不符合大道的,不符合大道就會提前導致死亡。
不道早已。失去了自然之道而追求強壯,反而會加速死亡,不如復歸于嬰兒。《中庸》云:“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智者過之,愚者不及也。”人不可貪圖、貪念過重,要懂得適可而止的道理。否則物壯則老,物極必反。不如保持初心、純樸的狀態(tài)。
老子講的是正常態(tài)和常理。如果誤解了《道德經(jīng)》,一定會害自己。《道德經(jīng)》是從軍事、政治、經(jīng)濟、養(yǎng)生、自然現(xiàn)象等等各個方面各個角度闡述極其通俗的常理。現(xiàn)代社會充滿的商業(yè)化運作,有人打著經(jīng)典的幌子把錢放入自己的腰包,卻不顧忌誤導人的后果。令人痛心。
一次外訪,我們詢問了一位百歲老人的長壽秘訣。他說,抽煙。并給我們舉了一個形象的例子。你看,一個鮮肉掛樹上,不出三小時就臭掉,可是在鍋口熏制之后,過年吃都不會壞。所以,抽煙長壽。養(yǎng)生花樣有很多。我們原來認為大吃大喝好,現(xiàn)在少吃少喝了。原來認為鍛煉健身好,現(xiàn)在懂得靜養(yǎng)了。因為兔子常常奔跑而短命,烏龜常常不動卻長壽。
凡是傷元氣,讓我們亢奮的,凡是表面上看很強烈的,都是不長久的。物壯而老,太重視自己的身體,往往會適得其反。如果可以長時間的比較一下,我們馬上知道,大多數(shù)人可能走錯了養(yǎng)生之路。老子告訴我們,養(yǎng)生一定要非常自然,一定不要勉強。
本章主要講了“知和”和“知常”:“輕生”才是厚德不老。明白和諧與平衡的道理叫作“常”,懂得如何處常不失叫作“明”。其深意是:不以生生之厚,不把生命當做生命一樣重要,要做到自然。當我們因為私心過重,損不足以奉有余,越有為越對自己無益處。保住生命當然是重要的,沒有生命,也就沒有了身家性命。可是我們常常“生生之厚”,老子才告誡我們:“輕生”才可以厚德不老。
請大家課后好好參悟這兩個論述:為什么骨弱筋柔情智未開的嬰兒在老子的眼里卻總是大智慧的象征呢?如果人一生下來就真的是先天俱足,我們卻是后天節(jié)節(jié)敗退呢?老子是怎樣圓滿這個道的?
今天的課到這里,祝大家一周好心情,晚安!
作業(yè):益生曰祥。祥就是吉祥,祥瑞,但是老子為什么卻說這是不祥的,我們?nèi)绾尾趴梢圆弧吧瘛保?/p>
《道德經(jīng)》學員心得分享:
感悟一:
對于本章“益生曰祥”的“祥”字,解釋成為“災禍”,我有些不解,因為根據(jù)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祥”字通常是“吉祥,祥瑞”之意。搬出說文解字:“祥”,福也。從示羊聲。一云善。又凡吉兇之兆皆曰祥。《徐鉉(xuàn)曰》祥,詳也。天欲降以禍福,先以吉兇之兆詳審告悟之也。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書·咸有一德》。孔傳:“祥,妖怪。”孽狐為之祥。——《莊子·庚桑楚》。李注:“怪也。”
又如:祥桑(妖桑,不吉祥之桑),實在特指兇兆。
通過說文解字關于“祥”的解釋,心里豁然開朗,一個“祥”字,竟然呈現(xiàn)認識上的1* 0度偏差,可知以往讀書,只知其一皮毛而已。
此時再去對照“益生曰祥”:“貪圖享受生活就會生災禍”,老子講的明明白白。因為“益生”,所以才“不祥”;并且“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本章內(nèi),老子關于“厚德不老”,從正反兩方面論述,一是“含德之厚,厚德不老”;二是“益生曰祥,物壯則老”。
老師說“含德之厚”就是《易經(jīng)》坤卦里說的“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老子善喻,以嬰兒為喻,很顯然是因為嬰兒無私、無欲、無求,心無雜念。專氣致柔,和之至也。可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欲望也在潛滋暗長。
曾經(jīng)有人調(diào)查:二年級與五年級小學生,哪個年級學生德行好?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二年級學生好于五年級學生。這就需要學校、老師深度反思。思考怎樣將“立德樹人”落到實處?怎樣避免物欲橫流的社會大環(huán)境對兒童的影響與侵蝕?
改變這種現(xiàn)狀,就是要改變這個浮躁的社會,拯救人們的心靈。按照中央兩辦印發(fā)《關于實施吉印通 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的文件精神,我們需要用傳統(tǒng)文化來拯救,需要將儒家的“仁”,需要將道家的“善”,佛家的“慈”,融入到家庭、學校、社會教育之中。這些文化的融入,是傳承歷史文明的需要,也是全國各個地方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的迫切需要。
按照老子的精英思維,去解讀“含德之厚”、“益生曰祥”,去踐行“厚德載物”。按照孔子的“仁者愛人”,去關心,幫助,拯救迷失的人們。“有教就有,沒有教就永遠沒有。”當你走進像《道德經(jīng)》這樣有哲學深度的國學經(jīng)典,你會發(fā)現(xiàn),經(jīng)典里面有理論有方法,古圣先賢把方法論都融進了社會倫理、道德價值觀里。
“益生曰祥,物壯則老。”老子又從反面論證“厚德不老”。
古往今來,因物欲帶來的災禍,不勝枚舉。清代巨貪和珅,有才有權有地位,僅僅是朝廷給他的俸祿,就讓他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可是二十頓黃金,給他帶來了巨大災禍。于是就有流傳“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民謠。
縱有“良田千傾,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臥榻三尺”。是欲望,讓一些官員忘記了,做官的意義在于他們是“老百姓的衣食父母”。
那些為官不仁者在貪圖享樂的時候,竟然忘記了他的百姓還有很多人沒有脫貧,還有很多人缺衣少食,還有很多家庭的孩子因上學的費用而發(fā)愁……
更可怕的是“上所施下所效”,大人們的貪婪,在一天天地侵蝕著孩子。
有一個親戚家的孩子兩歲,家庭條件十分優(yōu)越。兩歲的孩子吃穿都是名牌。為此孩子的姥姥炫耀說,她的孩子有福氣,吃穿用度都是從國外進口的,衣服、鞋子單件都在兩千元以上。炫耀之余,他們哪里知道,這是在變愛為害,這是教育孩子的嚴重誤區(qū)。“益生曰祥”,愚昧的家長一定會培養(yǎng)出愚昧無知的孩子,也一定給孩子帶來災難。
東漢時期的名士楊震。是我們楊氏宗族的驕傲。他從小好學,博通經(jīng)術。官至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他赴郡途中,路上經(jīng)過昌邑,他從前舉薦的荊州秀才王密擔任昌邑縣令,前來拜見(楊震),到了夜里,王密懷揣十斤銀子來送給楊震。楊震說:“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為什么呢?”王密說:“夜里沒有人知道。”楊震說:“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拿著銀子)羞愧地出去了。后來楊震調(diào)動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潔,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見。他的子子孫孫常吃蔬菜,步行出門,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長的人想要讓他為子孫開辦一些產(chǎn)業(yè),楊震不答應,說:“讓后代被稱作清官的子孫,把這個饋贈給他們,不也很優(yōu)厚嗎?”
這樣的為官清廉,這樣的育兒理念,據(jù)說后來他的兒子也做了宰相。這樣的家風,綿綿若存,代代相傳。
“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清白的良心,是最溫柔的枕頭。”求得安良心,“輕生”才是不老路。
一次座談會上,提及我區(qū)教育資源不足,無法滿足老百姓子女入學的需求。其中一位處級領導感慨說,如果領導只為自己搞政績,而忘記了老百姓的利益,那樣的領導比貪官還可惡。的確,“不作為是最大的腐敗。而胡亂作為是最大的瀆職”。因此說,整治腐敗,不僅要打“老虎”,打“蒼蠅”,還要整治瀆職。“益生曰祥,物壯則老”,一起行動將不正之風徹底根除。
在老子的觀念里,我們都是同根同族,應該享受同等的待遇,就如《道德經(jīng)》第五章所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又如第七十七章講的,“高者抑之,下者舉之; 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
走進古圣先賢,當我們的良知感到不安時,要及時改弦易轍。
我們?nèi)绾尾趴梢圆弧吧瘛保?/p>
“生生之厚”,是指養(yǎng)護生命過分奢侈。它與“益生曰祥”相互關聯(lián),也是“物壯則老”的根源。如果不能正確認識人的生命存在,是在于給予而不是在于索取;認識不到“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清凈恬淡”,那一定有損于我們的政治前程與生命健康。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如此純正的小生命,我們作為孩子的“君、親、師”,在當前物質(zhì)條件豐富的條件下,如何教育子女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勤儉節(jié)約。如何避免我們的孩子誤入歧途,家庭教育要負首要責任。
在這方面,我們的古人有很多成功的經(jīng)驗。
諸葛亮的《誡子書》家喻戶曉,“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非寧靜無以致遠。”
在教育子女戒奢尚簡方面,林則徐有一句名言:“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賢而多財,財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王陽明家訓》
幼兒曹,聽教誨:勤讀書,要孝悌;
學謙恭,循禮儀;節(jié)飲食,戒游戲;
毋說謊,毋貪利;毋任情,毋斗氣;
毋責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
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
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惡,是兇類。
譬樹果,心是蒂;蒂若壞,果必墜。
吾教汝,全在是。汝諦聽,勿輕棄。
這些歷史圣人的家風族規(guī),皆是育德為先,成人的教育。按此方法,一以貫之,我們的孩子也能知和、知常,無私,忘我,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去“生生之厚”,最終“厚德不老,死而不亡。”那便是“死而不亡者壽”的名醫(yī)良方。
(楊磊)
(中國孝心網(wǎng)編輯中心編輯丁雪蓮、劉龍祥
山東儒學傳播公司產(chǎn)品經(jīng)理程虎躍根據(jù)錄音整理)
AdobeIllustrator(簡稱Ai)是一款強大的矢量圖形設計軟件,被廣泛用于創(chuàng)建各種類型的設計作品,包括標志、插圖、海報、名片、包裝等。Illustrator作為Adobe公司旗下的一款專業(yè)設計工具,具有許多優(yōu)秀的功能和工具,如...
2023-04-03 129 0
年關將至,這幾天我所在的部門每個人都很忙碌,都在對今天年尾的申報文件以及明年的商家合同進行處理。今天,領導讓我將幾份商家合同掃描成PDF電子版本,同時將負責人簽名導入文件中。不過由于我之前只接觸過掃描文檔,并不會在電子文件上導入簽名,于是我...
2023-03-14 151 0
各有關單位:為提升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轉(zhuǎn)化,根據(jù)《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zhuǎn)化項目認定辦法》(滬科規(guī)〔2020〕*號)要求,經(jīng)受理審核、專家評審和社會公示等程序,現(xiàn)認定“FMQL型可編程片上系統(tǒng)芯片(FMQL**T900、FMQL...
2023-03-01 178 0
打印機暫停能夠在控造面來自板界面接觸。我們能夠通過查抄打印機的硬件和軟件來排除暫停打印的毛病。下面看看詳細修復*60問答辦法。詳細辦法如下:1、翻開打印機,點擊屬性;2、打印測試頁;*、若是聽到打印茶么第機出紙,有聲音,就是一般,山...
2022-12-23 157 0
各人都曉得娛樂圈明星的顏值都是很高的。但是也有一部門人暗示,明星的顏值高都是操縱修圖手藝來實現(xiàn)的。就像是如今的網(wǎng)紅一樣,有美顏來讓本身變得更標致。其實并非如許的,看一下明星們的證件照就曉得他們顏值到底有多高。起首要看的就是易烊千璽,易烊千...
2022-12-10 147 0
本文暫時沒有評論,來添加一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