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ice
吉印通 2025-08-31 18:41 11 0
油墨自身特性缺陷
油墨粘度與流動性失衡:墨粘度過高時,油墨在墨輥、印版間的傳遞阻力增大,易在接觸表面形成堆積;粘度過低且觸變性差時,油墨流動性過強,在印版非圖文區域(如空白部分)也易附著,逐漸堆積形成糊版(尤其在膠印的橡皮布上,低粘度油墨易因 “乳化過度” 加劇堆積)。
油墨干燥速度不當:干燥速度過慢是堆墨的常見原因 —— 油墨在墨輥、印版表面長時間無法固化,會不斷吸附后續傳遞的油墨,形成 “墨層疊加”;若干燥速度過快,油墨在墨輥表面提前結膜,結膜層會阻礙新油墨的傳遞,導致未干燥的油墨在結膜層下堆積,形成 “夾心式堆墨”(如膠印中油墨含溶劑揮發過快,易出現此類問題)。
油墨顆粒度過粗或分散不均:油墨中顏料顆粒團聚、粒徑超標,或樹脂、溶劑與顏料混合不充分,會導致油墨在傳遞過程中無法均勻附著,顆粒易卡在墨輥間隙、印版網點或橡皮布紋理中,逐漸積累形成墨疙瘩,引發糊版。
油墨調配與添加物問題
稀釋劑 / 助劑添加不當:過量添加稀釋劑會降低油墨粘度,導致油墨過度流動堆積;若添加的干燥劑比例失衡(如干燥劑過少,干燥速度變慢;過多則局部結膜過快),均會引發堆墨。
油墨與添加劑兼容性差:不同品牌、類型的油墨混合使用,或添加的助劑(如抗靜電劑、消泡劑)與油墨成分不兼容,會破壞油墨的穩定性,導致顏料析出、樹脂凝結,形成堆積物。
墨輥系統故障
墨輥表面老化或污染:墨輥長期使用后,表面橡膠會出現硬化、開裂、磨損,或因殘留油墨干結形成 “墨垢層”,這些缺陷會阻礙油墨的均勻傳遞,導致油墨在破損處堆積;若墨輥表面附著粉塵、纖維(如紙張脫落的紙毛),會與油墨混合形成 “雜質堆墨”。
墨輥壓力與平行度偏差:墨輥間壓力過大,會擠壓油墨,導致油墨在接觸點過度堆積;壓力過小則油墨傳遞不充分,未轉移的油墨會殘留在墨輥表面,逐漸積累。此外,墨輥兩端平行度偏差(如一端高、一端低),會使油墨在一側過度堆積,形成 “單邊糊版”。
墨輥轉速與傳動不協調:傳墨輥、串墨輥轉速比失調,會導致油墨在墨輥表面的傳遞速度與設備運轉速度不匹配,部分區域油墨傳遞滯后,出現 “滯留堆積”(如高速印刷時,串墨輥轉速未同步提升,油墨易在墨輥兩端堆積)。
印版與橡皮布問題
印版表面處理不當:印版(如膠印 PS 版、柔印感光樹脂版)的圖文區域與空白區域親疏墨性差異不明顯(如空白區域未充分鍍鉻或涂覆疏墨層),會導致油墨在空白區域附著堆積;若印版網點堵塞(如油墨干結在網穴中),會阻礙油墨轉移,未轉移的油墨會在網點周圍堆積。
橡皮布老化或安裝不當:膠印橡皮布長期使用后,表面會出現凹陷、裂紋或失去彈性,油墨易在缺陷處堆積;若橡皮布安裝時張力不足或存在褶皺,會導致油墨傳遞不均,褶皺處易形成墨層堆積。此外,橡皮布未及時清潔,殘留的油墨與紙毛混合,會逐漸形成頑固堆墨。
壓印輥與其他部件問題
壓印輥表面不潔凈:壓印輥表面附著油墨、粉塵或紙毛,會與承印物接觸時將雜質轉移至油墨層,同時阻礙油墨的正常轉移,導致油墨在壓印輥與承印物的接觸區域堆積。
刮墨刀狀態不佳(凹印 / 柔印):凹印的刮墨刀若出現缺口、磨損或安裝角度不當,無法徹底刮除版輥空白區域的油墨,殘留油墨會逐漸堆積在版輥表面,引發糊版;柔印的網紋輥若刮墨刀壓力不足,網穴外的殘留油墨會堆積,轉移至印版后形成糊版。
印刷參數設置不合理
印刷速度與油墨適配性差:高速印刷時,若未選用適配的快干型油墨,或未調整墨輥轉速與供墨量,油墨傳遞速度無法跟上設備運轉速度,易在墨路中堆積;低速印刷時,若使用快干型油墨,油墨易在墨輥表面提前結膜,形成堆積。
供墨量過大:墨斗供墨量超過實際印刷需求,多余的油墨無法及時轉移至承印物,會在墨輥、印版或橡皮布表面堆積(如大面積實地印刷時,供墨量未根據圖文面積調整,易出現此類問題)。
烘干 / 冷卻參數不當:烘干裝置溫度過低或風速不足,會延長油墨干燥時間,導致油墨堆積;冷卻裝置故障(如膠印中的水輥冷卻不足),會使墨輥溫度升高,加速油墨溶劑揮發,導致局部結膜堆積。
設備清潔與維護不及時
墨路系統清潔不徹底:停機后未及時清洗墨斗、墨輥、印版與橡皮布,殘留的油墨會干結在表面,下次開機時新油墨與干結油墨混合,易形成堆積;長期未進行深度清潔,墨輥間隙、印版網點中的殘留墨垢會逐漸積累,引發糊版。
部件維護缺失:未定期檢查墨輥硬度、橡皮布彈性、刮墨刀鋒利度等關鍵指標,部件老化后未及時更換,會持續加劇油墨堆積問題。
承印物表面特性缺陷
承印物表面掉毛掉粉:如未經過表面處理的紙張(如新聞紙、本色紙),在印刷過程中易脫落纖維或填料,這些雜質會與油墨混合,附著在墨輥、印版或橡皮布表面,形成 “雜質堆墨”(尤其在多色印刷中,雜質會隨油墨傳遞,逐漸積累)。
承印物表面吸墨性不均:部分區域吸墨性過強,會導致油墨快速被吸收,未被吸收的油墨在相鄰區域堆積;吸墨性過弱則油墨無法附著,殘留在印版或橡皮布上,形成堆積。
承印物表面不平整:如紙張有折痕、褶皺,或薄膜表面有凸起,印刷時這些區域會阻礙油墨的正常轉移,導致油墨在缺陷處堆積(如折痕處油墨無法傳遞,逐漸積累形成墨塊)。
承印物厚度與規格不適配
承印物厚度超標:若紙張或卷材厚度超過設備適配范圍,會導致壓印輥壓力過大,油墨被過度擠壓堆積;同時,過厚的承印物會影響墨輥與印版的接觸精度,加劇油墨傳遞不均。
承印物邊緣不整齊:卷材邊緣有毛邊或紙張裁切不規整,邊緣的纖維、碎屑會與油墨混合,堆積在設備邊緣,引發 “邊緣糊版”。
油墨系統管控:選用顆粒細膩、分散均勻、適配承印物與印刷方式的油墨(如薄膜印刷選用高附著力、快干型油墨);嚴格按照配方添加稀釋劑與助劑,避免不同類型油墨混合;使用前充分攪拌油墨,確保成分均勻。
設備維護與校準:定期檢查墨輥、橡皮布、刮墨刀狀態,及時更換老化、破損部件;每月校準墨輥壓力與平行度、壓印輥壓力,確保傳遞精度;每天印刷前后徹底清潔墨路系統(墨斗、墨輥、印版、橡皮布),清除殘留油墨與雜質。
操作工藝優化:根據印刷速度、圖文類型調整供墨量(如實地印刷適當減少供墨,精細網點印刷控制供墨均勻);匹配油墨干燥速度與烘干參數(如高速印刷選用快干油墨,同步提高烘干溫度);印刷前檢查承印物質量,剔除掉毛掉粉、厚度不均的材料。
日常預防措施:建立設備維護臺賬,記錄墨輥更換、壓力校準、清潔等時間節點;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培訓,規范油墨調配與參數設置流程;在印刷車間安裝粉塵過濾裝置,減少環境雜質對油墨的影響。
一、輸紙不暢的核心表現與排查原則輸紙不暢是印刷機進料環節的高頻問題,主要表現為紙張歪斜、雙張/多張進紙、紙張卡頓、空張(漏送)、紙張邊緣破損五大類,不僅影響印刷效率,還可能導致后續套印不準、墨色不均等連鎖問題。排查需遵循“從源頭到終端...
2025-08-31 9 0
一、缺墨與漏印的核心定義及影響缺墨是指印刷品圖文區域油墨覆蓋不充分,出現顏色偏淺、局部空白或條紋狀淡墨;漏印則是圖文部分完全未附著油墨,形成明顯空白區域,二者均會導致印刷品信息缺失、視覺效果差,甚至直接報廢。這類問題在膠印、柔印、凹印等印刷...
2025-08-31 7 0
一、糊版(堆墨)的核心定義與危害糊版(堆墨)是印刷過程中,油墨異常堆積在印版、橡皮布、墨輥或壓印輥表面的現象,表現為局部圖文模糊、邊緣暈染、出現墨疙瘩,嚴重時會導致圖文粘連、承印物破損,直接影響印刷品質量與生產效率。這種問題在膠印、柔印、凹...
2025-08-31 11 0
一、網點變化的核心意義網點是印刷品圖文再現的基礎單元,通過網點的大小、密度變化呈現不同的顏色深淺與層次。正常情況下,印刷網點應與設計文件中的網點尺寸保持一致,若出現網點擴大(實際網點大于設計尺寸)或網點縮小(實際網點小于設計尺寸),會導致印...
2025-08-31 10 0
一、墨色不均的核心表現墨色不均是印刷過程中常見的質量問題,主要表現為印刷品表面同一圖文區域顏色深淺不一、出現條紋、斑點、漏印或局部過濃等現象,不僅影響視覺效果,還可能導致產品報廢。其成因可系統劃分為油墨系統問題、設備狀態異常、操作工藝不當、...
2025-08-31 9 0
一、套印不準的核心定義套印不準是指印刷過程中,不同顏色或批次的圖文無法精準對齊,出現錯位、重影或留白等現象,直接影響印刷品的清晰度與美觀度。這種問題在多色印刷(如膠印、柔印、凹印)中尤為常見,其成因可歸納為機械精度、材料特性、操作工藝、環境...
2025-08-31 10 0
本文暫時沒有評論,來添加一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