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ice
吉印通 2025-08-31 18:42 8 0
油墨儲存與供給不足
墨斗墨量過低:墨斗內油墨剩余量過少,無法覆蓋墨斗輥整個表面,導致墨斗輥無法均勻蘸取油墨,印刷時出現 “周期性缺墨”(如每轉動一圈出現一段淡墨);若墨斗底部有殘留干墨堵塞出墨口,會進一步減少供墨量,加劇缺墨。
油墨管路堵塞(凹印 / 柔印):凹印的油墨循環管路、柔印的墨泵管路若因油墨干結、雜質混入(如顏料顆粒、紙毛)發生堵塞,會導致油墨無法正常輸送至印版,印版網點得不到充足油墨,引發缺墨或漏印。
油墨傳遞環節故障
墨斗輥與墨刀配合不當:墨刀與墨斗輥間隙過小,會過度刮除油墨,導致供墨量不足;間隙過大則供墨過量,但若間隙不均勻(如一側大一側小),會造成 “橫向缺墨”(即印刷品一側顏色正常,另一側偏淺)。此外,墨刀磨損形成缺口,會使局部油墨無法被刮除,反而在其他區域因墨刀壓力不均導致供墨不足。
傳墨輥功能失效:傳墨輥表面老化硬化、橡膠層脫落,或因殘留干墨失去粘性,無法有效將油墨從墨斗輥傳遞至后續墨輥;若傳墨輥與墨斗輥、版輥的接觸壓力過小,油墨傳遞不充分,也會導致缺墨(如膠印中第一根傳墨輥壓力不足,會引發整個墨路供墨短缺)。
印版制作與加工缺陷
印版網點堵塞或損壞:凹印版的網穴、柔印版的網點若因油墨干結、清洗不徹底被堵塞,油墨無法填入網穴,印刷時對應區域無油墨,形成漏印;膠印 PS 版的圖文區域若因曝光不足、顯影過度導致網點殘缺,或因劃傷出現 “空白線條”,會直接造成漏印。
印版親墨性不足:印版圖文區域未充分處理(如膠印 PS 版未徹底曝光,圖文區域親墨層不完整;柔印感光樹脂版表面未做親墨處理),無法有效吸附油墨,油墨易從印版脫落,導致印刷時缺墨。
印版安裝與固定問題
印版偏移或褶皺:安裝印版時若未對準定位銷,導致圖文區域偏移,部分圖文超出印版有效范圍,印刷時該部分無法接觸油墨,形成漏印;柔印版粘貼在版輥上時若出現褶皺,褶皺處網點被擠壓變形,無法承載油墨,會出現 “條狀缺墨”。
印版與版輥貼合不緊密:膠印印版未牢固固定在印版滾筒上,或柔印版雙面膠粘性不足導致印版起翹,印版與版輥間存在間隙,油墨無法均勻分布在印版表面,引發局部缺墨。
壓印與版輥系統問題
印刷壓力不足:版輥與壓印輥的接觸壓力過小,印版與承印物無法充分貼合,油墨無法完整轉移到承印物上,導致缺墨(如膠印中橡皮布與壓印輥壓力不足,橡皮布上的油墨僅部分轉移,印刷品出現淡墨);若壓力不均勻(如兩端壓力不一致),會造成 “邊緣缺墨”(印刷品邊緣顏色偏淺,中間正常)。
版輥轉動異常:版輥軸承磨損、潤滑不足,導致版輥轉動卡頓,印版與承印物的接觸時間不穩定,部分區域油墨轉移時間過短,出現缺墨;若版輥軸向竄動,會使印版圖文與承印物對位偏差,間接導致局部漏印。
輔助部件故障
烘干裝置溫度過高:UV 印刷或溶劑型油墨印刷中,若烘干裝置溫度過高、距離印版過近,油墨在未轉移到承印物前就提前固化在印版表面,后續印刷時印版無法再承載新油墨,導致持續缺墨;同時,高溫會加速油墨溶劑揮發,使油墨粘度升高,流動性下降,進一步減少供墨量。
靜電干擾:干燥環境下,承印物(如塑料薄膜)與印版、設備部件摩擦產生靜電,靜電會吸附油墨顆粒,導致油墨無法正常轉移到承印物,形成 “點狀缺墨”(尤其在薄膜印刷中,靜電引發的缺墨現象更為明顯)。
參數設置不合理
印刷速度與供墨量不匹配:高速印刷時,若未同步增加供墨量(如未調大墨斗輥轉速、未增大墨刀間隙),油墨傳遞速度無法跟上設備運轉速度,印版網點來不及填滿油墨,導致缺墨;低速印刷時,若供墨量未減少,油墨易在印版堆積,但過度堆積的油墨可能干結,反而引發后續缺墨。
油墨粘度調整不當:油墨粘度過高,流動性差,無法順利填入印版網點、通過墨輥傳遞,導致供墨不足;粘度過低,油墨易在傳遞過程中 “流失”(如從墨輥邊緣滴落),同樣造成缺墨,且低粘度油墨易出現 “暈染”,掩蓋部分缺墨問題,導致后續漏印更嚴重。
設備清潔與維護不及時
墨路系統殘留干墨:停機后未徹底清洗墨斗、墨輥、印版,殘留的油墨干結在表面,下次開機時新油墨與干墨混合,流動性下降,同時干墨會堵塞墨輥間隙、印版網點,阻礙油墨傳遞,引發缺墨或漏印;長期未清潔的墨路系統,干墨積累越多,問題越嚴重。
部件檢查缺失:未定期檢查墨刀鋒利度、傳墨輥彈性、版輥磨損情況,部件老化失效后未及時更換,導致油墨供給、轉移環節持續異常,缺墨或漏印問題反復出現。
承印物表面特性缺陷
承印物表面張力過低:塑料薄膜(如 PE、PP)未做電暈處理或處理效果不佳,表面張力小于油墨表面張力,油墨無法在其表面充分鋪展、附著,易出現 “局部縮墨”,表現為缺墨;紙張表面施膠量過高,吸墨性過弱,油墨無法滲透附著,也會導致缺墨(如銅版紙施膠過度,實地印刷易出現 “花斑狀缺墨”)。
承印物表面污染:承印物表面附著油污、粉塵、水汽,會阻礙油墨與承印物的結合,油墨無法附著在污染區域,形成漏印(如薄膜儲存時接觸油污,印刷后油污處無油墨;紙張受潮后表面水汽導致油墨無法干燥附著,出現缺墨)。
承印物厚度與平整度問題
承印物厚度不均:部分區域厚度超標,會導致壓印輥壓力在該區域增大,油墨被過度擠壓,而相鄰薄紙區域壓力不足,油墨轉移不充分,出現 “高低不平的缺墨帶”;卷材承印物若有接頭凸起,接頭處壓力驟增,油墨被擠出,也會造成接頭附近缺墨。
承印物褶皺或變形:紙張、薄膜在印刷前出現褶皺,褶皺處與印版無法充分接觸,油墨無法轉移,形成 “條狀漏印”;若承印物因儲存不當發生變形(如紙張卷曲),印刷時與印版的接觸面積減小,同樣會導致缺墨。
油墨供給系統管控:確保墨斗內油墨充足,定期清理墨斗底部干墨;檢查并疏通油墨管路、墨泵,避免堵塞;調整墨刀與墨斗輥間隙至均勻狀態,定期更換磨損墨刀;確保傳墨輥與墨斗輥、版輥的接觸壓力適中,及時更換老化傳墨輥。
印版質量與安裝管控:選用無堵塞、無殘缺的優質印版,印刷前后徹底清洗印版,清除網點內殘留油墨;安裝印版時精準對準定位銷,確保無偏移、無褶皺,柔印版需選用高粘性雙面膠,保證與版輥貼合緊密。
設備維護與參數校準:定期檢查壓印輥、版輥軸承,確保轉動順暢,校準版輥與壓印輥的壓力,保證均勻一致;調整烘干裝置溫度與距離,避免油墨提前固化;安裝靜電消除器,減少靜電對油墨轉移的干擾。
操作工藝優化:根據印刷速度調整供墨量,高速印刷時適當增大墨斗輥轉速、墨刀間隙;控制油墨粘度,根據承印物特性選用適配粘度的油墨(如薄膜印刷用低粘度油墨,紙張印刷用中高粘度油墨);印刷前徹底清潔承印物表面,剔除厚度不均、褶皺變形的材料。
日常預防措施:建立設備維護臺賬,定期清潔墨路系統、檢查關鍵部件狀態;對操作人員進行培訓,規范參數設置與印版安裝流程;儲存油墨時密封防潮,避免雜質混入,使用前充分攪拌均勻。
一、輸紙不暢的核心表現與排查原則輸紙不暢是印刷機進料環節的高頻問題,主要表現為紙張歪斜、雙張/多張進紙、紙張卡頓、空張(漏送)、紙張邊緣破損五大類,不僅影響印刷效率,還可能導致后續套印不準、墨色不均等連鎖問題。排查需遵循“從源頭到終端...
2025-08-31 9 0
一、缺墨與漏印的核心定義及影響缺墨是指印刷品圖文區域油墨覆蓋不充分,出現顏色偏淺、局部空白或條紋狀淡墨;漏印則是圖文部分完全未附著油墨,形成明顯空白區域,二者均會導致印刷品信息缺失、視覺效果差,甚至直接報廢。這類問題在膠印、柔印、凹印等印刷...
2025-08-31 8 0
一、糊版(堆墨)的核心定義與危害糊版(堆墨)是印刷過程中,油墨異常堆積在印版、橡皮布、墨輥或壓印輥表面的現象,表現為局部圖文模糊、邊緣暈染、出現墨疙瘩,嚴重時會導致圖文粘連、承印物破損,直接影響印刷品質量與生產效率。這種問題在膠印、柔印、凹...
2025-08-31 10 0
一、網點變化的核心意義網點是印刷品圖文再現的基礎單元,通過網點的大小、密度變化呈現不同的顏色深淺與層次。正常情況下,印刷網點應與設計文件中的網點尺寸保持一致,若出現網點擴大(實際網點大于設計尺寸)或網點縮小(實際網點小于設計尺寸),會導致印...
2025-08-31 10 0
一、墨色不均的核心表現墨色不均是印刷過程中常見的質量問題,主要表現為印刷品表面同一圖文區域顏色深淺不一、出現條紋、斑點、漏印或局部過濃等現象,不僅影響視覺效果,還可能導致產品報廢。其成因可系統劃分為油墨系統問題、設備狀態異常、操作工藝不當、...
2025-08-31 9 0
一、套印不準的核心定義套印不準是指印刷過程中,不同顏色或批次的圖文無法精準對齊,出現錯位、重影或留白等現象,直接影響印刷品的清晰度與美觀度。這種問題在多色印刷(如膠印、柔印、凹印)中尤為常見,其成因可歸納為機械精度、材料特性、操作工藝、環境...
2025-08-31 10 0
本文暫時沒有評論,來添加一個吧(●'?'●)